揭秘:毛澤東為家鄉湖南題寫了哪些“金字招牌”?
2016年08月18日 08:47 ?來源:人民網 作者:朱曉華 ?核心提示:毛澤東的題字,因其特殊的身份而具有極大的政治、人文與歷史價值,被民間戲稱為“金字招牌”。他的每一幅墨寶,都有著特殊意義,連接著一個動人的故事。
毛澤東揮筆題字 資料圖
本文摘自:人民網,作者:朱曉華,原題:揭秘:毛澤東為家鄉題寫了哪些“金字招牌”?
2016年8月15日,是毛主席題寫報頭的《湖南日報》創刊67周年報慶日,同時也是脫胎于毛主席所題名《新湖南報》的移動新聞客戶端“新湖南”上線一周年紀念日。
作為中國共產黨、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,毛澤東同時還是一名杰出的書法家。他博采眾長,獨創出淋漓奔放、縱橫馳騁、筆墨瀟灑的“毛體”。從1915年夏在《明恥篇》封面上題詞自勵,到1974年春為廣西大藤峽題字,一生題詞超400幅,內容極為豐富,幾乎涵蓋了所有領域。毛澤東的題字,因其特殊的身份而具有極大的政治、人文與歷史價值,被民間戲稱為“金字招牌”。他的每一幅墨寶,都有著特殊意義,連接著一個動人的故事。
新湖南客戶端記者為您盤點毛澤東在湖南的題字,一起來了解這些“金字招牌”背后的故事。
●3次為《湖南日報》題寫報頭,在黨的新聞史上留佳話
《湖南日報》是中共湖南省委機關報,它的前身《新湖南報》,創刊于1949年8月15日。
當年,湖南省委書記黃克誠履新后,委托朱思九、張式軍著手籌建湖南日報,朱張二人赴京找到毛澤東秘書胡喬木,請毛主席為即將創刊的“湖南日報”題寫報頭。毛澤東聽說家鄉要出報,十分高興,于是潑墨揮毫,寫下“新湖南報”四個字。
毛澤東第二次為《湖南日報》題寫報頭,是1960年3月,當時毛澤東在南方考察,坐專列從廣州到了長沙。在接見湖南省委書記張平化時,毛澤東說他嫌自己原來題寫的那幅報頭顯得呆板,擬重寫一幅。并當即揮筆題寫了第二幅《新湖南報》報頭,于1960年3月19日啟用。
1964年7月29日,毛澤東提議把《新湖南報》改為《湖南日報》,并第三次為《湖南日報》題寫報頭。從1964年10月1日起,《新湖南報》正式啟用《湖南日報》新報名,一直沿用至今。
毛主席三次為《湖南日報》題寫報頭,在黨的新聞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話。
移動互聯網時代,湖南日報以創新的姿態大步進軍新媒體輿論場。2015年8月15日,定位為“主流新媒體、移動新門戶”的“新湖南客戶端”應運而生。其中“新湖南”三字,即采用當年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的“新湖南報”中的三個字。這個有著深厚歷史傳承的新媒體產品,一經發布便迅速成長為中共湖南省委在新媒體時代的核心媒體,目前下載量突破1200萬。同時,“新湖南”也是全國新聞客戶端中唯一源自毛澤東題字的新聞客戶端。
●為母校“第一師范”題寫校名,留下著名校訓“要做人民的先生,先做人民的學生”
毛澤東青年時期在湖南第一師范學習、工作和從事革命活動長達八年之久,對于這所母校,毛澤東有著非比尋常的感情。
新中國建立后,毛澤東不僅將兩本親筆簽名的第一版《毛澤東選集》(第一卷)贈給母校圖書館,而且給母校的書面、口頭指示達11次之多。
家事國事天下事,關注攀西商界網